中国研究型医院心脏大会CRC2018-双心论坛
时间:2018-10-15 10:33
在会议过程中,一直有医生朋友们联系我们,想更多了解双心医学,认知双心疾病,我们倍受鼓舞,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会积极与各位参会专家沟通,将专家们与会发言的内容进行详细整理,供更多的医生朋友们学习。
会议时间:2015/09/23 13:00-17:30
会议地点:长峰假日酒店会议中心
中国研究型医院心脏大会CRC 2015以“创新、转化、合作”为主题,联合多学科、多领域的国内外心血管领域著名专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为广大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双心学组受邀于2015年9月23日下午在大会上举办双心论坛,邀请心内科、精神科、神经内科、胸外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分别从精神压力与心脑血管疾病、心脏核磁的应用、医学人文等角度,与参会者共同分享其所在领域对双心医学的认识,增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此次双心论坛分两场,上半场由北京军区总医院京西医院魏万林教授、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教授、天津胸科医院卢文秋教授主持,分别由北京安贞医院毕齐教授、回龙观医院杨甫德教授、安贞医院刘梅颜教授、范占明教授带来精彩的学术交流。(详细会议日程请参照前一篇报道)
首先发言的是毕齐教授,毕教授由铁人王进喜的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生动形象地引出了他的主题“精神压力与心脑血管病”,用一系列研究数据真实地向大家显示了抑郁、焦虑等情绪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杨甫德教授紧接着毕教授的话题,引入“抑郁焦虑的现代治疗”,就抑郁焦虑的发生机制、发展、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抗焦虑抑郁药物的使用等方面讲述,并提示可从病人“言语、行为、情绪”三个线索判断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早干预,降低抑郁患者自杀率。
刘梅颜教授由临床上病人自诉因生气而致心血管疾病的例子,提出“情绪是否致病”的思考,带领大家进入“心理因素导致心血管损伤:临床识别与处理 ”的话题,向大家介绍了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对心肌缺血的影响,并用临床课题研究证实了此观点。
范占明教授把近年发展迅速的新兴心脏影像学检查——心脏核磁检查带到现场与大家分享,心脏核磁具有分析心脏解剖、心功能、心肌活性等功能,被称为“一站式”检查,且因其无放射性的优势,越来越受临床关注。范教授通过一张张临床片子向我们展示了核磁下的心脏。
论坛下半场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叶瑞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黄若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毛家亮教授主持,分别由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孙洪强教授、天津胸科医院卢文秋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琦玲教授、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包雅琳社长分享其所在领域的热点问题。(详细会议日程请参照前一篇报道)
孙洪强教授带来的是“睡眠与心血管损伤:失眠的现代策略”,开篇便用几张睡眠与压力关系的图告诉大家不能熬夜的原因,失眠表现主要为“睡不着、睡不好、醒得早”,然后从睡眠机制、药物治疗等方面论述。最后用一句简单的话语送给失眠患者“不困不上床、困了就上床、醒了离开床”。
卢文秋教授的讲座为当今医患近乎冰冷的关系带来了如沐春风的温暖,“复杂医疗问题下的应对策略:双心技能与人文关爱”,卢教授引用希波克拉底的名言“医生的三件宝:语言、药物、手术刀”,提出语言的重要性,即医患沟通的重要和必要,应该建立医患相互的信任,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陈琦玲教授给大家提了个问题“难治性高血压为何难治”,陈教授就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及诊治现状进行探讨,最后揭示难治性高血压病人多合并情绪障碍,应从降压和抗焦虑抑郁共同治疗,以提高疗效。
包雅琳社长给广大需要发表临床研究成果的医师们带来了福音,为大家介绍了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论文的书写规范、投稿的注意事项等,方便大家以后投稿。
会上每一位专家交流后都有与参会者的问题互动,参会者聚精会神学习、积极提问,会场气氛活跃,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最后,论坛坛主刘梅颜教授对此次论坛作了总结,并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各地医师的积极参与及现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大家在对此次论坛的回味和对下一次论坛的期盼中,依依不舍的离开会场。
此次会议持续4个多小时,许多关注双心医学的医师们认真聆听演讲,积极参与现场互动,有部分医师获得了我们精心准备的礼品,为感谢大家对双心医学一如既往地支持,为弥补部分未获得礼品的医师的遗憾,我们特意为大家准备会后感言专题活动,如您对此次双心论坛的讲座有特别的感想,可以通过邮件发送给我们,就会有机会免费获得由胡大一教授、刘梅颜教授主译的《从症状到诊断——循证学指导》(原价178.0元)。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ESC2018:胡大一教授谈双心医学